DG视讯永春:组合拳破局 倍增加速跑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8-18
 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闽南山风拂过桃溪两岸,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的能量在县域肌理中蔓延。置身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永春县紧扣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目标,以智改数转强健产业筋骨、做优存量根基,靠专精特新培育产业新枝、做大增量空间,全县工业经济的航船正于波涛中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数据见证奋进足迹:今年1—6月,永春县规模以上工业增

  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闽南山风拂过桃溪两岸,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的能量在县域肌理中蔓延。置身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永春县紧扣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目标,以智改数转强健产业筋骨、做优存量根基,靠专精特新培育产业新枝、做大增量空间,全县工业经济的航船正于波涛中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数据见证奋进足迹:今年1—6月,永春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212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38.2%,较一季度提升8个百分点;创新梯队持续壮大,已培育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5家。

  面对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数字化转型踌躇不前、人才资源捉襟见肘、园区标准化建设遭遇瓶颈等共性难题,永春如何突破县域工业发展天花板?这座山城,正需要一场新的“破局功夫”,在工业竞速赛中打出属于自己的“组合拳”。

  永春县县长张照绿介绍,要按全省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竞速部署,把“工业企业倍增”作为县域突围的核心战略,围绕“初创型—成长型—领军型”梯度培育路径,推动永春县规上企业质效双提升,力争到2029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规模稳步扩大,新增“小升规”企业数量取得显著提升。

  工业倍增,制度先行。为持续保障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顺利推进,政策工具箱持续加码。“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制定《永春县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配套出台支持工业企业发展22条措施,聚焦智改数转、争创强企、专精特新等6大领域,形成‘政策托底+精准服务’的保障体系。”永春县副县长郑维泽说。比如,将对入选民企百强的企业给予最高150万元补助,对首次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真正通过“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的机制让政策红利直抵企业。

  机制创新,护航增资扩产。当工业倍增的蓝图在永春县域铺展,如何让纸面上的规划转化为车间里的动能?答案藏在机制创新的“密码”里。永春以“系统思维”重构服务体系,用“专班+金融”的组合拳护航增资扩产:每个重大项目配一名分管领导、一个责任股室、一家主办银行,实名制、台账化推进。效果立竿见影——上半年,30个亿元增资扩产项目投资18.5亿元,超时序进度9.2个百分点;271个工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8.5%;212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38.2%。从纺织车间的智能裁床到电子厂的全自动检测线,每天都有新的设备调试运转,项目“进度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刷新。

  深耕“蓄水池”,“小升规”动能澎湃。永春县工信部门瞄准2024年仍未纳统的规上后备库、纳税超100万元的规下企业,遴选31家企业建立后备企业库,每月跟踪产值、用电、纳税三大指标,成熟一家、申报一家。在精准“滴灌”下,阳竹新材料成功实现月度“小升规”,力争全年新增25家以上规上企业的目标触手可及。

  服务“产品化”,效能倍增。“在推动倍增行动过程中,我们以匠心来打磨政府服务。”永春县工信商务局局长赵金豹介绍。为实现这一目标,永春坚持专班“跑在前”,建立起“县领导+部门+金融”服务专班,对增资扩产项目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动态台账,销号式推进,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审批环节则大力推行“打包办”,专门设立“帮办代办”专窗,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企业申报效率提升35%。服务贯穿“全周期”,对重大项目从签约、开工到投产、达效全生命周期“一对一”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安心发展。对此,福建仪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家旺深有感触:“政府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支持。不久前组织我们到义乌对接客商资源,助力公司入选成为5个优品企业之一。更让我们暖心的是,无论是县领导还是乡镇干部,平时再忙都会抽时间深入企业,倾听需求,帮助我们解决发展难题。”

  从专班靠前“护航”到政策精准“托底”,从深挖企业潜力到激发成长动能,永春正以梯度培育的“组合拳”,驱动一个个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弱、人才匮乏——“县域之困”如何破解?永春将答案写在“创新生态”的构建上。

  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近年来,永春县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陆续构建永春县校地协同创新中心与鼎峰科创服务中心两大平台,形成双核驱动的“双中心”科创服务体系。“双中心”高效联动,打通“科研—转化—服务”闭环,实现惠企资源精准投放、创新成本有效降低、产业动能持续增强。

  校地协同,“会诊”企业难题。依托永春县校地协同创新中心,每周三的“创新惠企日”准时开展——“大院大所”联合走进企业,把技术服务送到生产一线月投入使用,先期引进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泉州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创新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3家“大院大所”入驻设立工作站,并在全市首创“创新惠企日”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入驻的“大院大所”不局限于中心内办公,而是主动深入企业生产和研发车间,面对面开展技术诊断,精准破解产业技术难题。作为校地技术对接的重要平台,永春县校地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院与企业搭建起高效沟通的桥梁,让研究院能更直接地了解企业在设备创新、技术创新上的堵点难点,推动研究方向更贴合产业实际需求。

  “集约式服务让企业少跑腿,科研更接地气!”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工作站负责人刘广利说,这种多院所协同“会诊”的模式,已为70余家企业开出218项技术“处方”,撬动产值超10亿元。“从技术诊断上看,不同院所发挥专长、协同探讨,也使得我们给企业的创新建议更为全面、科学,这是‘大院大所’赋能产业发展的典范模式。”刘广利补充道。在创新中心的助力下,当地企业达成了多项科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应用。比如实现碳粉生产设备的国产化替代,摆脱国外的技术封锁;目前正致力于制香设备智能化的技术攻关,将带动香产业制造模式实现革新。

  “科创超市”,一站式降本增效。鼎峰科创服务中心则化身全市首家一站式“科创中介超市”,集聚省级技术转移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等7家专业资质服务机构集中办公。“我们提供20多项创新服务,帮助企业科学制定政策申报规划,并全程提供跟帮服务,显著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鼎峰科创服务中心负责人陈世发介绍,3个月内,这里已辅导30余家企业归集研发投入,助力10多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促成技术合同登记1800万元。除此之外,中心内750平方米的创业区,更吸引12家初创企业扎根,创造8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大学生就业,得到企业一致认可。

  “订单式”培养,破解人才之渴。针对人才引进难题,永春推行“订单式”培养。泉州登宝路服饰联合永春职业中专、泉港职业中专等院校,今年9月将迎来100多名职校学生进入“车间课堂”,通过“老带新”学习设备操作、生产管理等课程。福建仪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共建研发中心。“学校教授、学生根据企业需求研发项目。”相关负责人钟坤权说,“校企互补攻克电子元器件核心技术,为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政府搭建平台,“大院大所”提供智力“把脉问诊”,专业机构负责政策落地“开方抓药”,“双中心”构筑起独特的创新双核,为产业跃升注入澎湃动能。

  在政策与平台双重赋能下,永春工业企业各展其能,上演一幕幕生动的倍增实践,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管理优化、绿色转型等多维实践,书写倍增发展的生动篇章。

  走进美律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的智能立体仓库,AGV机器人沿着轨道穿梭,将仓储箱精准送至指定位置;ERP系统实时显示库存数据,与生产线万元实施数智化技改项目。该项目规划总体从产品工业设计出发,打造绿色、可自动化为核心的产品,在此基础上重新布局以立体仓库为中心的精益生产布局,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整体运营效率。美律科技的数智化技改项目全面提升了生产效率,预计全面完成后可新增产值达1亿元。

  美律科技的转型,是永春企业拥抱数字化的缩影。同样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成果丰硕的,还有中闽建研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自2023年起,企业增资2000万元,通过数字化转型与“机器换人”等举措,打造建筑工业化部品部件智慧制造园区。其引进的国产工业自动化PC流水线及柔性预制构件生产流水线,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主编的技术标准和产品填补了福建省相关领域空白。今年,借助永春县惠企政策,中闽建研加速向服务型示范企业转型,全力构建集智慧厂区、智慧设计、智慧生产、智慧物流、智慧运营于一体的现代化制造体系。

  泉州登宝路服饰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改造同样令人瞩目。在5楼裁剪车间,从德国进口的全自动裁床正在作业,多层布料一次裁剪完成,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以前都是手工裁剪,现在自动化设备让面料利用率提升了,速度也更快了。”公司总经理黄志欣说。2023年企业增资1.2亿元,采用精湛编织工艺,投入3500万元购进先进设备,建设200万件服装智能化生产线条生产线投产。同时,登宝路服饰积极拥抱互联网,在车间内设置直播间,利用网红带货模式开拓国内市场,单日最高销量达数千单,国内市场销售持续升温。

  福建仪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研发投入作为“生命线”。这是一家专注于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模块、电容屏等产品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近年来,永春县政府积极推动工业质量提升与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产业新生态。仪电公司以申报省级绿色工厂为契机,通过工艺优化、材料循环利用等措施,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生产标准体系。

  “我们计划未来两年将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0%,重点突破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高色彩显示模块、低功耗驱动芯片等,着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王家旺说,在产能提升方面,今年已成功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和在线检测设备,预计生产效益较去年提升50%,产品直通率与合格率均达到99%,客户满意度保持99%,客诉率控制在0.02%。

  面对消费升级趋势,泉州锦林环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率先布局轻量化与环保材料研发,采用德国拜耳PC抗压增强技术实现箱体“减重20%、抗压提升30%”,并通过GRS认证推动再生材料回收利用率达30%,年处理废弃塑料200吨;同时投资建设1.5万平方米光伏发电项目,以绿色能源支撑可持续发展。

  锦林环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康庆平 摄)

  锦林环保的倍增实践,在于其坚定以“技术立企、智造强企、全球兴企”为核心战略,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5%,通过搭建产学研协同体系攻克行业“卡脖子”技术——与高校联合研发的PC材料四层成型工艺将板材不良率从8%降至3%,主导制定的行业标准填补国内空白,首创的自动化设备技术使材料利用率提升11%。

  锦林环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康庆平 摄)

  走进泉州怡辰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加紧完成将发往欧美的果汁机、熨斗等订单。“虽然美国加征关税对我们有影响,但通过参展和海外设厂,我们的订单正在快速恢复,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怡辰科技总经理吕士志的话,道出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智慧。面对关税冲击,怡辰科技打出“参展+出海”组合拳。作为厦门优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怡辰科技主要生产熨斗、果汁机等小家电,产品主要出口欧美。2023年,企业增资8000万元,建设综合楼、生产厂房,购置生产及其他配套设备,建设10条小家电生产线万台。

  泉州怡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发往海外的订单。(叶虹羽 摄)

  在全球化布局上,锦林环保则以“中国研发+海外生产”模式突破贸易壁垒,印尼分厂投产后关税成本降低18%,2023年海外营收占比超30%;从OEM向ODM跃升过程中,为Samsonite设计的航空级箱体使产品溢价提升25%,ODM业务利润率增长近一倍。公司还凭借柔性制造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小米定制的“极光系列”商务箱实现28天量产交付,首批订单准时交付率达99.8%。

  “永春的实践证明,找准路径,县域工业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赵金豹表示,站在新起点,永春将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创新生态,深化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

  从政策设计到科创赋能,从企业转型到市场突破,永春的工业倍增之路,正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为全市倍增行动贡献县域力量,奋力书写工业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