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米口径量级光学反射镜、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智能实训平台、集成式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及产业化……近日,记者从嘉定区科委获悉,嘉定区依托产学研合作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出题者”作用,助力校企、院企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新增立项支持一批优质合作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深入构建“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协同创新生态。
今年,区科委按照“突出重点、体现实效”原则,层层筛选并立项支持15个优质合作项目,共撬动校企院企合作研发投入3300余万元,助力汽车“新四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光学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和成果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济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3米口径空间光学元件超精密制造装备研发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该项目将打造全市第一块3米口径量级光学反射镜。
据介绍,大口径光学反射镜是高分辨率空间对地观测、深空探测和天文观测系统的核心元件,现代大口径光学系统均采用反射式结构,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其中主镜口径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分辨能力。
“光学反射镜就是光学遥感仪器的‘眼睛’,口径越大,分辨率就越高。”上海济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光电制造中心副主任王东方向记者介绍,“目前这块3米口径量级光学反射镜正在做打磨工序,它最终能够完成的镜片加工精度,将使3米口径达到1/50波长的误差,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5000。”王东方表示,基于“十五五”发展目标,济物光电依托这套超精密装备,将加快建立并发展以超精、高效、可控自动化为特色的大口径空间光学核心技术体系,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并将以此为基础,攻克3米量级反射镜复合抛光技术。
近年来,上海济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光电制造工程中心在大口径空间光学反射镜、红外晶体光学透镜制造、光机系统装调设计等方面积累了大量项目经验,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先后为我国多种型号航天器的光学遥感仪器提供了光学制造技术支撑。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理工科毕业生突破400万。传统行业和新兴技术之间的融合加大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制造业大国应如何加强高校和企业的人才联合培养?
上海汉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翱科技”)正在尝试给出解答的思路——建立校企特色课程。
汉翱科技技术部软件测试工程师梁非凡在读研期间就从福州大学来到汉翱科技参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智能实训平台的研发,现在他正运用该平台测试汉翱科技自主研发的氢能赛车,该赛车将在8月底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上首次亮相。“学校里就有专门开设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智能实训平台的相关课程,这套系统在福州大学内有一模一样的,读研后我来到这里实习,两年后我和公司达成了签订就业协议的意向,毕业之后就直接可以过来,我觉得这样的模式非常好。”梁非凡说道。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氢能专业建设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汉翱科技燃料电池实训装备已在20余家高职院校得到应用,并与同济大学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课程教材。
汉翱科技作为国内唯一涵盖从制氢到储氢、运氢再到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实训平台的企业,填补了国内氢能全产业链实训平台的空白,在氢能实训领域细分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80%以上,企业上年度产值超7500万元。
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智能实训平台研发项目联合了国内顶尖校企优势资源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和模式,为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培养了高质量人才。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依托平台建设,汉翱科技打造出了一条从知识创新到人才培养、再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体现了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本次获评嘉定区产学研项目也进一步增强了汉翱科技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的信心,恰逢氢能赛车即将上赛场的关键时期,汉翱科技也将继续着力推动更多转化成果像氢能赛车一样加速落地。
正如《上海市嘉定区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 深化活力动力充沛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所提出的,要立足嘉定所能,在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全链条上勇闯新路,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
区科委科协党组成员、区科委副主任樊玉艳表示,近年来,我区依托政策引领,先后鼓励推动了一大批科技企业牵头、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发挥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主体培育的重要作用。下阶段,区科委将进一步发挥好“科创十二条”“揭榜挂帅”和产学研等政策激励作用,积极导入更多技术熟化平台和创新资源,培育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从打造高水平成果转化平台、服务技术供需对接、推动校企院企联合创新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加速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切实当好国家和全市科技、产业创新的尖刀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