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DG视讯立科密IPO: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稳定行业不景气业绩持续性存疑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8-11
  作为提升道路安全的关键手段,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通过搭载一系列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等技术手段主动介入车辆行驶控制,做到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并迅速做出反应,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是车辆行驶安全的首道屏障。   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科密”)主要从事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销售。2025年5月6日,也就是获得深交所上市委审议通过后的第19

  作为提升道路安全的关键手段,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通过搭载一系列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等技术手段主动介入车辆行驶控制,做到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并迅速做出反应,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是车辆行驶安全的首道屏障。

  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科密”)主要从事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销售。2025年5月6日,也就是获得深交所上市委审议通过后的第19天,瑞立科密向证监会提交了注册申请,距离成功发行上市仅一步之遥。不过,其投资价值还需要审慎待之。

  一方面,瑞立科密收入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但是商用车市场近几年整体呈现下滑趋势,2024年销量同比2023年减少3.92%。同时,在公司最近几年业绩持续增长背后,国内业务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同行,疑似通过放宽账期刺激销售。

  另一方面,瑞立科密还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等影响公司经营独立性的问题,尤其是关联方新瑞立,2021年及2022年营收规模较大但净利润较小甚至为负,引起交易所对瑞立科密是否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调节收入利润或成本费用的质疑。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瑞立科密实现营业收入13.26亿元、17.60亿元和19.7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81亿元、2.29亿元、2.57亿元,呈上升趋势。

  不过,据公司申报IPO时公布的首版招股说明书,其2021年营业收入13.8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40亿元,事实上,2022年较2021年分别同比减少4.18%和42.38%。这意味着,公司期初(2022年)业绩规模和稳定性不足,仅最近两年表现较优。

  万安科技、伯特利、元丰电控、嵘泰股份、锡南科技为此次瑞立科密在IPO申报材料中选定并认可的同行可比公司,除最近两年未公开披露业绩的元丰电控,拟登陆主板的瑞立科密营业收入、净利润仅超过创业板上市公司锡南科技,约为主板上市公司伯特利的20%-25%(下图)。这样的业绩规模,恐怕与其在招股书中所述的符合主板“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定位有所矛盾。

  具体来看,瑞立科密主营业务包括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以及技术服务,其中,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最近两年销售收入占比达到了八成以上,是公司最核心的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瑞立科密的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以商用车市场为主,而目前商用车仍以燃油车(汽油/柴油)为主力,最近几年销量呈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具体表现为:2020-2024年,我国商用车销量分别为513.30万辆、479.30万辆、330.05万辆、403.10万辆和387.30万辆。

  瑞立科密的命运自然与商用车市场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在招股说明书中其坦言,受国六排放标准切换、“蓝牌轻卡”等政策影响,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品(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的细分产品)收入出现下降,2022年(5.62亿元)较2021年(8.11亿元)减少了2.5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也由6成下降至4成。

  面对较为不利的市场环境,瑞立科密一方面拓展境外销售,另一方面疑似采取了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刺激收入增长。

  报告期内,瑞立科密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年)分别为2.53、2.94和3.37,而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3.82、3.52、3.30,瑞立科密2022年和2023年显著较低。据其解释,按照信用期催款后,客户一般在催款后1至2个月左右安排付款,实际回款周期为信用期到期后的30天-60天左右,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整体较低。

  此外,公司报告期内新能源车领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1.93亿元、2.50亿元、3.18亿元,市场占比分别为3.16%、2.56%、2.06%。也就是说,新能源车领域收入持续增长,但是市场份额不仅未能同步扩大,反而从 3.16%降至 2.06%。这一现象不禁让人质疑瑞立科密在该领域是否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

  瑞立科密的期后业绩亟待进一步观察,若其在报告期内的业绩增长并非源自公司本身的竞争力,而是采用了非常规的刺激手段,发行上市后较可能出现“上市即巅峰”的情况。

  除了收入稳定性,《华财》重点关注了瑞立科密的盈利能力。公司2022年之所以营业收入较2021年同比降低4.18%,扣非归母净利润却大幅减少42.38%,主要原因就是毛利率骤然下降。

  2021年至2024年,瑞立科密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7.00%、21.66%、29.23%、29.72%,2022年大幅下降主要是铝、铜等原材料以及芯片为主的电子元器件采购价格较高,而销售价格未同幅提升。

  最近两年毛利率表现虽稳定,但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的核心细分产品——气压电控制动系统的销售单价最近几年一直波动较大。

  2024年,在该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调5.24%的情况下,销量同比增长7.49%。对此,瑞立科密表示随着气压ESC和气压EBS在市场上的深入推广,相关产品对国内大型商用车整车企业的销售价格有所下降。

  而这也传递出一个信号:气压ESC和气压EBS进入了竞争更加激烈的阶段,未来售价很可能将继续下探。

  此外,作为每年为瑞立科密创收近3亿的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业务(第二大主营业务),2024年因产品结构变化及金属材料价格小幅上涨等影响导致单位成本上升,毛利率水平较2023年下降2.23个百分点至8.62%。

  不过,同行业可比公司相关产品2023年、2024年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19.43%、19.13%(下图),仅变化-0.3%,而且毛利率数值是瑞立科密的两倍多。由此可见,瑞立科密在该业务领域相较于同行,不仅更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竞争力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线个百分点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第三项主营业务——技术服务,虽然该业务收入仅占主营业务收入1成左右,但毛利率却非常之高,2024年达到68.74%,分别是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2倍和8倍,并且,相较2022年提升了22.99个百分点之多(下图)。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该业务收入主要是瑞立科密在主动安全系统软件匹配具体车型的过程中提供的软件开发等技术服务。具体而言,就是公司针对下游客户的新车型开发、旧车型升级改造等提出的具体技术和性能等要求,然后根据自身技术储备和服务能力确定项目可行性,经与客户协商后确定工作量、交付阶段、成果验收、款项支付等事项,开展技术服务业务。

  总体而言,这部分业务具有定制化的特点,而这就导致相关收入存在较动。而且,由于定制化业务普遍缺乏明确的利润衡量标准,这也就使得其利润空间的可操控性随之增加。

  瑞立科密自申报以来,本就因与关联方交易频繁,且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价格公允性遭交易所问询而饱受争议,叠加其技术服务业务的高毛利,若是也与关联方存在关联,无疑将加剧市场对公司财务透明度和业务独立性的质疑。

  为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完善产业链布局,瑞立科密曾于2021年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完成了对控股股东瑞丽集团旗下扬州胜赛思、武汉科德斯、温州汽科和温州立晨的收购。但是,这一举措并未完全解决公司存在的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影响独立性的问题。

  瑞立科密关联交易的主要对象是瑞立集团及其下属企业(瑞立集团持有瑞立科密64.16%的股份,2021、2022年是瑞立科密的第一大客户和第一大供应商)。截至2022年末,公司对瑞立集团及其下属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2.67亿元,占公司应收账款总额的39.21%,主要原因即是2022年产生的关联销售款项未能及时回款。而在这笔巨额应收款影响下,公司当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2021年的3.94亿元急剧下降至-0.3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瑞立科密关联销售较多的2022年,正是受经济、政策影响导致商用车需求锐减,而公司销售收入却持续增长之时。

  无独有偶,“增收不增利”现象同样出现在关联方新瑞立身上。2021年至 2023年,新瑞立营业收入分别为 36.36亿元、33.51亿元、28.6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456.16万元、-496.49万元、2426.96 万元。

  据悉,为减少关联交易,瑞立科密与新瑞立之间对涉及整车厂主动安全系统业务的客户陆续进行了供应商准入切换。2022- 2024 年,瑞立科密对新瑞立销售收入从1.21亿元降至0.35亿元,占比从9.12%跌至1.07%,新瑞立的净利润也在2024年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关联方新瑞立营业收入较大而净利润较小甚至为负的情况,以及随着双方关联交易减少,瑞立科密净利润逐渐转好的情形,引发了交易所对瑞立科密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以及是否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调节收入利润或成本费用、向公司利益倾斜的怀疑。

  较难回答的是,瑞立科密2021年曾下决心并采取实际措施减少关联交易及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为何仍留下与新瑞立等关联方的业务“尾巴”?是棘手到一时难以解决还是别有用处,比如为调节业绩留一道“后门”?

  从瑞立科密成功过会的结果来看,其在审议会现场给出的解释,令上市委员们相信了公司业绩的真实性。但这并不代表完全通关,距离发行上市还有拿到证监会注册批文这最后的关键一步。

  结合公司的产品布局,叠加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国内商用车市场萎靡不振、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等不利因素,多重压力下瑞立科密要保持业绩稳定或进一步增长,并不容易。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